“路子正”而“效果温”考验平台定力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在央视虎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两位老艺术家合说的一段相声《欢乐方言》似乎没有当下流行的表演那样火爆,且不说有极端者甚至将节目评价上升到了人身攻击,客观的评论也认为其效果较“温”。对艺术观赏的偏好有不同原本是正常现象,有评论者将《欢乐方言》的现场效果“温”归之于“路子正”,则提出了一个值得普遍反思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在业界对成功的角逐中,“路子正”的主张往往不待见。
温火考验导向
在企业培训领域,“精英培训”背后以敛财为目的的洗脑、PUA和精神传销等企业培训行业乱相为什么屡禁不止,这其实就与“路子正”的培训课程或者理论“效果温”有关。企业培训机构作为一个平台,未必都有央视春晚栏目所具有的导向担当精神而让“路子正”的内容占据主导地位,至少央视不会因“效果温”而使其边缘化。一些培训机构要的就是现场效果,“效果温”的“路子正”的选项就难以受到青睐,更别说扶植。
企业培训与文艺表演也有相同之处,需要考虑受众心理。正是在这一点上,平台对正路子与野路子的态度有了区别:一种是不管什么路子,只要火爆就行。实际上是在媚俗,导致野路子大行其道。另一种虽然考虑要为受众所喜闻乐见,但依然要坚持特定的导向。问题在于,当爱憎分明的激情岁月过后,人们对正路子有一种逆反心理,这就与正路子在从众方面不讨巧无关,恰恰需要把住走火入魔的关口。只不过在企业培训领域,与媚俗相似的还有一种媚星,总是在传授成功企业家的成功秘笈,似乎他们所提供的成功捷径完全可以批量复制。而在经济粗放发展阶段,一些企业家的成功有偶然因素的作用。将偶然因素或者他们的偶然体悟奉为圭臬,再传授给“粉丝”,也很难说是正路子。
处于市场竞争漩涡,培训平台当然需要讲经济效益。这就如同互联网平台重视流量一样,否则就无法生存;但也需要履行应尽的审核等社会责任,否则也难于为健康的社会秩序所容忍。表面上看,展现的内容是正路子与野路子对于平台来说似乎相对超脱,平台可以声明其不代表自己的观点,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完全脱节。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产品生意和流量生意这两种生意:产品生意是把东西做出来,流量生意是把东西卖出去。而实际的效果证明,一旦脱离产品生意的质量支撑,流量生意往往会真伪混杂,或者是陷入内卷。而内容的提供者也会揣摩平台的意向,使得平台这个迎合者成为被迎合的对象;野路子滋生,不仅会忽视沉默的大多数,也使得坚持质量发展的正路子摩擦徒增。
其实,随着流量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水涨船高,正路子虽然并非“效果温”的代名词,然而有时候正是其产生效用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因为正路子并非靠资本的强势,而是在体现文化自信的力量,所以其往往是在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谓“随风潜入夜”,反映的是文化熏陶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实现这一重要特征。文化不是武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正路子要的就是“效果温”。这里的温并非贬义;与蹭热点、走捷径不同,正路子并不特别在意短期轰动,要的是长期效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着眼于未来,把不可能变为现实,反映的是正路子的文化前瞻。对于平台而言,导向作用体现的是战略耐性,“鸡血”沸腾则可能是犯错的前兆。
重在探索传承
与流行相声相比较,姜昆、戴志诚合说的相声较为传统。如果说路子正就是对传统的继承,那也并非板起面孔说教。两人的相声同样注重寓教于乐,所以叫做“欢乐方言”。而其之所以在一些观众那里受到冷遇,只是说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这不是说正路子不重要,而是因为时代对文化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按照正路子走下去,就要准备做更难的事情,唯如此才可以走得更远,才有可能看到更好的风光。
相对于管理热点的呈现,坚持管理理论的正路子,与人们对管理热点的趋之若鹜而言,往往显得不合时宜。而真正坚持管理理论正路子的,也不是刻舟求剑或者故步自封走老路;恰恰相反,那是在针对一种倾向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力图解决新的实际存在的特定问题;而特定问题则往往被赶风头的人们忽略了,似乎可以置常识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对常识的强调叫做正路子,确实含有讥讽落伍的成分;但底层逻辑还是要回归到正路子上来,这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正路子的坚持可以自说自话,需要在传承中进行新的探索,不能被动的用传统解读新知识,而是面对新的领域有所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坚持常识的同时,解决好新的市场开拓问题。
正路子是对主流价值观的坚持与弘扬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是反模式化的。因为正路子之“正”,与正宗、正统的身份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没有权威支撑的情况下,对正路子的坚持反而人微言轻。应当看到,很多小众领域新的杰出者对代表主流的权威者往往会怀有下意识的抵触,这表明,平台在支持正路子的时候,应当支持在传承中创新的小人物而不必“媚星”,否则会被沉默的大多数所忽视。比如在我们今天看来,秦腔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实它也历经了一个“花雅之分”的洗礼,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懈努力才得以登上大雅之堂。企业经营管理的正路子也是一样,它并非完全是象牙塔里的专家教授提供的教科书模式,不能忽视基层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
作为企业培训的正路子,一般有作为理论状态的正路子指导;但是该理论在企业的落地,一定能结出正果。这个正果不仅是对道德标准的坚持,更是核心竞争力的掌握:不仅在关键技术上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在相关创新领域的规则制定中有相应的话语权。当然,这样的正果是也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孕育出来的,表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反过来看,作为理论状态的正路子对企业的正果仍然可以发挥其作用,那就是为企业创新硬实力的开拓提供软实力的支撑,以消除贸易摩擦。相关平台如果能在其间发挥整合作用,同样可以体现出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定力:既要保持平台的开放与包容,又不至于使正路子与野路子良莠不分,避免正不压邪的情况出现。
坚持品质提升
我国最早的官方典籍《尚书》中所提出的“九德”之一,有“直而温”的描述;认为正直与温和兼顾是一种理想状态。这对我们今天的启示,至少表明“路子正”而“效果温”并非是一个令人难堪的评价。在企业文化传承中也是如此,移风易俗不同于行政命令,文化熏陶不同于军事化管理,潜移默化同样可以起到滴水穿石的作用。不过,在“直而温”中“直”在前,必须旗帜鲜明;根据对“路子正”的逆反与虚无的新情况,需要坚持品质提升。
“路子正”不能满足于我行我素,需要完成相应的校正使命。如同相声不是完全在搞笑,艺术作品也不能单纯提供娱乐,“路子正”的作品往往具有教育意义。现代秦腔组织易俗社所说的“易俗”,就是公开亮明要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继承寓谏于乐的传统。这不仅不是简单的媚俗或者媚星,而且要校正其中的弊端,有时候甚至需要面对有生命之虞的风险。企业管理的正路子也是一样,在潜规则盛行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独善其身,还需要发挥正风气乃至“正天下”的作用,其中包括对“温水煮青蛙”蜕变的校正。当下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民粹情绪,对国内企业家和外国资本无端的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不是“低级红”就是“高级黑”,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企业管理的正路子就是要对此以正视听。
“路子正”而“效果温”积极的一面反映的是养正的作用,保持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艺术作品的正路子发挥移风易俗作用的寓教于乐,目的在于让“正”为人们乐于接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这叫做养正,第一部诗歌总集被称之为“诗经”,道理就在这里。与儒家经典的直接教诲不同,《诗经》的养正非一日之功,并非急于求成。要想让企业管理的正路子让人们普遍接受,在企业结出正果,也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因为正路子不能让企业像遇到“风口”的猪那样一飞冲天,但也不能对正路子的作用不屑一顾。需要反思的是,“风口”是怎样形成的,一定有人在努力为风潮蓄势。当西方媒体力图对北京冬奥会抹黑的时候,“冰墩墩”熊猫形象的逆天,“一墩难求”的盛况背后,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蓄势彰显。
提升对“正”之养的担当,使得“路子正”成为平台共识。“路子正”养正作用的发挥,有一个过程;尤其在对正路子的选择与结出实际正果之间,往往需要艰辛探索,付出相当的成本,需要承担创新失利的风险。这就需要在其中下一番涵养的功夫,直至正果的成熟。这就是说,“路子正”并非一条坦途,并非可以坐享其成,在企业的经济核算中,短期内难有看得见的绩效。在创新中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持续的开拓就可能半途而废,期间正路子的开拓实际上就是在由企业“养”着,似乎在应对竞争中下闲棋,养闲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平台的定力就是要有对“正”之养的担当,拒绝各种捷径热点的诱惑,排除野路子对资源挤占的干扰,直至正路子像“冰墩墩”那样在温和中“火爆”起来。
谢谢关注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