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需要适应高科技“限制性”使用
2024-04-03 09:57:28
  • 0
  • 0
  • 0

管理需要适应高科技“限制性”使用

——俄乌战争的一个启示

张华强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网上一般称之为俄乌战争;俄罗斯官方则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如果属于战争,早就像美国入侵伊拉克、叙利亚等国那样,把当地炸成废墟,所及城市千疮百孔了。换句话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相当“克制”,对自己的高科技武器属于“限制性”使用。无论这能否得到世人认可,给企业带来的一个启示是,高科技固然值得拥有,但将其用在管理自身时不能任性;很多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

“限制性”使用难以被忽视

所谓“限制性”使用,指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科技工具和成果,管理者或者决策者可以使用而没有或者无法使用;既有在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实际使用的情况,也有自我约束的因素。这反映的是科技的中性特征与管理的正当性选择指向。任何科技成果都具有两面性,既可用于正当管理,又可以用于不正当管理。管理者如果明确拒绝和反对不正当管理,那么在实施正当管理中就需要坚持对某种科技成果的“限制性”使用。

如果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中,至少在前期没有对民用设施进行打击,是对高科技武器的“限制性”使用,那也不是什么新发现。在军事行动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相当“克制”的案例早已有之,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军对上海的解放。野战军前指当时明确要求部队在攻城作战中努力避免使用重武器,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建筑物与无辜老百姓的伤害。陈毅司令员将此比喻成瓷器店里捉老鼠,形象说明了当时小心翼翼的程度。虽然当时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远没有现代这样高,破坏力远没有现代这样大,但对“限制性”使用需要更多人的自觉执行则是一样的。当我国核武器研制成功之后,向世界人民承诺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样的“限制性”使用堪称大国典范。

当然,我们所要讨论的“限制性”使用主要指的是将科技工具用于管理,是直接施加于被管理者身上的,不同于两军对垒的争战。相对于科技工具的拥有者(提供者)、使用者,我们可以将科技工具的施加对象称之为第三方。将科技工具用之于管理对象,或许对典型环境或典型成员效果明显;但随着社会构成的多元化,第三方的组成更加多样,显然不能一刀切,否则就会造成“误伤”,引发新的矛盾。这不仅在规模上是这样,而且在更新的节奏上也应当如此。网上有一种呼吁,希望科技不要跑太快,等等走得慢的人,大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将科技用于智能出行,就需要避免造成老年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人群的“数字鸿沟”,在相关软件产品的更新中必须有所“克制”。

一般说来,将科技工具用于管理,对管理者是合算的,有时候还会带来额外的收获形成新的优势。比如在经营场所设置过多的摄像头,在小程序中收集消费者过多的信息,显然有利于经营者跟踪消费,进行个性化营销;如果把相关信息当做资源进行交易,那就侵犯了个人隐私。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外卖小哥被困在系统里”,平台利用算法控制外卖骑手送餐,以类似于在地图上指挥行军,以理想天气考核骑手送达时间。在雨雪天气交通拥堵情况下,骑手不能“按时”送达就会被罚款;骑手为赶时间而闯红灯抄近路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而由此造成的后果,外卖平台又肯承担,这对劳动者来说显然不公平,体现了一种资本的任性。监管部门对此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数字正义的呼声不容小觑。

自主权与“限制性”相辅相成

科技工具的限制性存在,除了自我克制、自我约束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必须面对技术霸凌造成的壁垒;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断供”表明,所谓科学没有“国界”那是一种乌托邦。这同时表明,限制性使用的前提是拥有,只能在拥有之后才享有限制性使用的话语权、主导权;否则那就成了虚张声势,没有人会当回事。在别人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情况下,仅仅依赖其技术理性往往靠不住。

实际上,在别人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即使被允许共享,自己在使用时也应当有所顾忌。这是因为,别人对使用的不设限不等于没留“后门”,或许你的使用完全在其掌控之中,而这种掌控正在成为主导权竞争的“命门”。当华为的5G技术领先,开始被包括美国在内的通讯市场纷纷采用时,尽管华为一再声明完全遵守各国的保密规则,不留任何“后门”;但美国依然进行无情封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超出了他们原有的“后门”控制,其科技主导地位受到挑战。而科技主导地位又是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即所谓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反过来说,既想使用别人的“大炮”技术又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在实践中往往行不通,那往往会陷入身不由己的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将科技工具用于管理既要认识到拥有后任性的危害性效果,更要重视拥有的自主权。在科技上受制于人,很难保证关键时候不会掉链子,被卡脖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同样需要企业保持限制使用的意识,从而确立破釜沉舟、在科技工具主导权上攻关的决心。应当承认,在科技水平差距悬殊的情况下,相对于故步自封而言,落后者敢于和善于“拿来”是一种进步;但是当人家不允许“拿”的时候,自己就必须完成从“拿来”到自己拥有的飞跃,掌握应对市场竞争风云变幻的定海神针。在一度出现的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的选择中,如果说在技术跟进情况下走贸工技的路线有助于缩短技术差距;那么要想摆脱被别人控制的命运,就必须坚定走技工贸路线的信心。

在技术落后情况下走贸工技的路线固然可以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却不可乐不思蜀;如果不想甘居为别人做嫁衣的命运,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的限制,就必须形成和保持一定的“备胎”。作为可以替代的技术方案,这样的“备胎”虽然未必能够超越对手,但可以另辟蹊径以突破对手限制带给自己的技术瓶颈。比如 EUV 光刻机对芯片加工的“雕刻精度”从14nm向7nm乃至更精微的方向研进,在 EUV 光刻机断供后,华为虽然不能进行7nm以下的芯片加工,但可以用叠加或者并联等方式使得14nm的芯片产生与7nm以下关键指标同样的效果。毫无疑问,持有“备胎”要比空喊数字正义有意义的多,强调数字正义抑制不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只有在数字技术上有所突破,才能对其设限左右逢源。

在“限制性”使用中保持定力

对高科技工具既拥有又在使用中守限,都离不开高度的自律精神,反映的是一种对自己力量的自信,是对战胜艰难险阻有信心、有能力的表现。拥有高科技工具无疑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而坚持“限制性”使用既属于自主权又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无论面对不断拱火和新的挑衅抑或遇到经济效益的倒逼,都应当经得起考验,既要保持理智又要保持战略定力,体现出乱云飞渡中的从容。

有管理就会有博弈,在管理博弈中只要没有突破底线,如果土办法管用,就不必大动干戈,不至于把高科技工具当做杀手锏使出来,为的是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破坏、浪费等副作用。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有的地方为外防输入动用无人机巡逻,用机动车首尾相连设“墙”;而云南在中越边界用“鹅军”同样起到了防止越境“投毒”的效果。越南新冠疫情大爆发之际,有些越南边民非法越境带来疫情扩散的风险。龙州、崇高等地的防控人员利用大鹅对人影和声音敏感的特点,部署了数百只“鹅军”守边。即使是黑夜,只要有风吹草动,大鹅就会大叫,并且勇敢扑上去,起到了很好地报警和震慑作用。而管理中的一些土办法其实不“土”,更能体现人性化,沿用土办法也是对传统的继承,有助于保持管理的本真。

随着法治的健全,监管部门总会对高科技工具的使用推出相应规定。不过在实践中,对新的高科技工具总是先发展再治理;一些新的高科技工具的率先使用往往会发现现有法规政策的空白。在监管的触角所对难以企及的地方,一方面需要在行使自主权的范围内自我设限,经得起短期利益的诱惑,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变被动受限为自觉守限;另一方面,需要冷静面对竞争加剧的拱火,不能把竞争对手的“不仁”当做自己“不义”的借口,拒绝在不正当竞争中“秀下限”。同时,新的高科技工具在起始阶段也有不成熟之处,不能拿高端概念忽悠人。比如用“量子能量”、“太赫兹”等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概念,贴着“元宇宙”等标签,以所谓“量子产品”吸引消费者等等。

对高科技工具的拥有即使有专利权,那也应当是为了社会福祉,要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中保持正念,力求公正而不是一厢情愿。外卖平台的算法系统为了吸引和稳住顾客,在系统中设置了顾客端的期望送达时间,并予以默认;但是对骑手端的要求送达时间又不能以理想状况为根据,一般要少10分钟左右。这看起来是在两头兼顾,实际上是把矛盾推给两者,成为引发顾客与骑手争吵的诱因。即使出于善意,也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征区别对待,在取舍中力求合情合理。比如为方便老年人打车,打车平台曾尝试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派单程序,但年轻人也常常碰到紧急情况,可能着急上班、着急接送孩子等等。经过调研论证,平台针对老年人“就医场景”提供优先派单较为合适,这样也可以获得年轻人的理解。

谢谢关注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