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与甘做伯乐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近日读到官媒一篇《企业家精神述评》的文章,颇让部分受到质疑的企业家受到鼓舞。弘扬企业家精神无疑需要勇立时代潮头,但是我以为在企业家精神里,还应加上甘做伯乐的述求。这除了历史毕竟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还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创新更需要以人为本。
企业家同时又是技术专家,一直能够在技术前沿操刀攻关当然是好事;但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与技术前沿的不断位移,在下一个突破口难以确定的情况下,这种十分理想的状态即使一时存在,也难以为继。因此企业家就应当像华为的领军人物那样,善于发现能够在一线“呼唤炮火”的千里马。这相对于“班长将军”的人才成长而言,更需要企业家有甘做伯乐的人梯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毛泽东在对一封信的批示中指出:“在我们党内,在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内,是不但有很多的千里马,而且有很多伯乐的,埋没英雄的现象,是不应该有的,一时有这种现象是应该很快消灭的。”如果说这个批示所代表的组织路线为动员更多的人投身民族救亡阵线做好了充分地准备,那么在民族崛起,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同时意味着需要出现更多的伯乐。
甘做伯乐的逻辑前提是坚信有千里马的存在,重视身边的人才,相信身边“有很多的千里马”。所谓“埋没英雄”、埋没人才,往往是因为企业家眼里没有人才,不相信身边有千里马。他们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容不得不同意见,当然就发现不了人才。身边就有千里马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重视人才那一定是“引进人才”;形成一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惯性,难免会对身边的人才形成压抑。这不是说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大的范围内内引进人才有什么不对,而是说舍近求远未必能产生更好地效果;如果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那就更难发挥所引进人才的实际作用。
让劳动者享有应有的尊严,千里马更容易脱颖而出。劳动者的尊严不是空头支票,需要通过一定的劳动报酬或者经济收入体现出来。任正非有一句名言,钱给的多了,不是人才也可以变成人才。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劳动尊严所产生的激励作用,通过员工的高度认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产生增值作用。如果企业家一方面自己享有天价年薪,一方面又极力压缩劳动成本,动辄搞减员增效;员工迫于生活压力“自觉加班”,996的工作模式成常态,即使是千里马也会产生困顿。
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对伯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善于识马,还要热心培养千里马。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企业家认为自己的任务是用人,不管培养人。这对于完成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什么赚钱干什么的角逐或许是对的;然而相对于可持续发展就会产生断层。为应对别人卡脖子的“备胎”之“备”,其实就是一种“养”。从企业传承的角度讲,企业领军人物的接棒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从宏观来看,对千里马的培养更能反映企业家的情怀与精神境界。2021年5月,由曹德旺捐资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斥资100亿元筹设应用研究型高校“福耀科技大学”就来源于他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深刻洞察。曹德旺认为,“制造业最缺乏的不是资本,而是人才”。曹德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早已超出了资本的逐利局限,真正升华为“惠国计民生”。
谢谢关注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