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涉猎:贵在有新解读
2022-06-07 09:14:07
  • 0
  • 0
  • 0

偶然的涉猎:贵在有新解读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看微信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段子、帖子三五年前在网上就读过,而每过一段时间总有朋友会以“最新消息”之类的形式再次发出来。如果是位新玩微信的朋友,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对他说来一切都是新鲜的。问题在于那些资深网友,总以为自己的“群”多,信息渠道不少,以见多识广自居;而其每每发出这样的陈年段子炒剩饭,就让人不以为然。把旧闻当做新闻,还以为有了什么新发现,就很难让人恭维。

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任何人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是有限的。这主要与自己的阅读时间与精力有关,人的一天阅读时间与精力的限度使得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媒介都搜索个遍,总会有所遗漏;你的遗漏对于别人是已知的。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每一条信息都能在当时成为自己的兴奋点,虽然看到了相关信息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下次读到又激发了自己的兴趣,自以为有了新发现。这就告诉我们,你的新发现可能属别人眼中的老面孔;旧事重提还煞有介事,那反而会被人认为是孤陋寡闻。

在职场上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做事不要听风就是雨,偶然的浏览、涉猎与新发现并无直接的关系。

这当然不是说偶然的浏览、涉猎无关紧要,而是说,你在涉猎中自以为有了新发现时,需要沉思一下;如果不是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信息,或者并非自己一直关注的领域,又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并且引起别人的共鸣或者认可,那就多少需要审视一番:一是避开标题党的套路。比如带有“不看后悔”、“重大新闻”之类字眼的消息,那往往都是在跟风炒作,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二是看帖子发布的时间。比如看一下标题下标注的日期,如果有“三天前”或者更早以前的时间标注,或者背景介绍是很久以前的事,那往往是在炒剩饭。三是用百度之类搜索一下。如果自己对某个帖子确实感兴趣,可又不是来自主流媒体,在转发之前不妨用这个帖子的标题在网上搜索一下,那很容易发现是否属于旧闻。这样做才是对自己转发帖子负责的态度,避免误导,至少不会占用朋友或者亲友的流量、时间。

当然,在创新活动中确实有在偶然的涉猎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的情况;但那与照本转发,人云亦云不同,对所关注的事件有了新的解读。比如苏格兰植物学家布朗在研究中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他把人们司空见惯的情况揭示出来,是想从理论上予以说明。直到三十多年后,还有人在关住这种现象,那同样是为了揭示背后的原因。最后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从而验证了原子论的正确性。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在涉猎中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就对别人的炒作推波助澜,客观上就像是在随手乱丢垃圾。

谢谢关注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