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后破、不破不立与正道当立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在码头边干苦力活的人,每天拿着一根竹竿给人挑东西,有天买了张彩票,把彩票藏在竹竿里。突然发现自己买的号中了头彩,一高兴就把竹竿扔到江里了,心想这辈子再也不用干这种苦力了。结果到领奖处才发现彩票已经随竹竿扔到江里了。习总书记指出,“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减碳一定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这个原则。”对企业管理来说,先立后破是针对未立先破而言的,与“不破不立”并不矛盾,只有在科技创新中取得实效,即“先立”才能在科技竞争中持续成长。
的确,毛主席说过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他告诫我们:“破,就要讲道理,讲道理就是立”。而在讲道理时,道理本身首先要“立”起来。企业领域,就是要将正道经营、管理正道及其精神先立起来。也就是说,无论是在不破不立中厘清是非,还是在先立后破的布局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都是正道当立。在竹竿彩票的故事里,中彩者的兴奋可以理解,但是他忘记了勤劳本分这一正道,实属不应该。
在技术迭代加快的竞争中,立就是创新,是创新成果市场地位的确立,是对创新成果的收获。其所可能带来的前景无疑是诱人的,然而它是对投机主义侥幸心理的否定。假如摆脱不了“抓住一个机会就可以暴富”的惯性,是很难走上创新历程的。应对技术迭代当然需要求变,但求变未必都会专注于科技创新;得益于投机的经营者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潜规则中,是不吝变换手法的。比如屡次暗过监管红线的一个广州商业地产商,改过容积率,在空地盖停车场再改成商业。这哥们后来相信“捂地才无敌”,死活不开发,等着土地升值。在监管从紧,这样捂下去政府要收回土地时,他灵机一动,找了几个朋友谋划,用公司名义向他们借钱,故意违约不还。这几个朋友到法院申请冻结他的公司财产,土地就给冻结了。一个官司打了N年,地就被捂住了。由此可以看出,正道不立,歪门邪道不破;纠结于“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投机者必须改邪归正。
技术创新的先立后破需要下好先手棋,这明显不同于破釜沉舟式的应激。企业经营当然要有危机意识,但并非在危机到来才去创新,而是要在眼前还能赚些钱的岁月静好中从容布局。在围棋对弈中,先手棋往往看似闲棋,“先手”落子的一方可以率先占据棋盘中的关键位置,从而赢得主动权和先导权。在北宋时期围棋理论杰出著作《棋经十三篇》中,就有“宁输数子,勿失一先”的论断。不过,技术创新的“先手棋”不同于零和博弈,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由彼及此。过去业界曾经把这叫做跳出红海,开拓蓝海;现在将此称之为避开内卷,提升维度,实际上都是道的提升。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那才是正道。这相对于潜规则的内卷,技术创新的先立出于信仰的高扬,对人间正道的确信。
正道也是真道,需要在先立的过程中下足真功夫,需要真金白银的持续支撑。这对企业经营是一种考验,与什么赚钱干什么相比较,先手棋可能在相应的时间段光见砸钱没有回报,需要不以赢利为目标的实体或者专门部门为依托。比如ChatGPT背后的公司OPEN AI,早年就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马斯克在一次关于内驱力的演讲中就指出,他在坚持创新中着眼于什么是最有可能影响人类未来的因素,而不是考虑“什么是最好的赚钱方法”。这或许是一种自我标榜,但可以肯定的是,马斯克的创新不是为了“破”什么,而是在布局于什么样的前景能够立起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要打破一些既有工作岗位的饭碗;如果它会替代不少人的工作,那也是一个自然的比较、选择结果。
先立之立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先立之举还有相当的风险。如果说破釜沉舟需要承担风险,那么为应对先立的风险则不能破釜沉舟;即使渡过激流险滩也可以将“釜”与“舟”保留下来,直至将其送进历史博物馆。2022年习主席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举例说,“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对于企业管理更是如此,必须有所破时,也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正道,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在泼洗澡水时把婴儿也泼了出去。
企业经营的立与破有其历史的连续性,如果说为应对“卡脖子”之立,需要自力更生;那么先立之立,还是需要通过现有经营活动的赢利来维系,那就需要守住竹竿扁担,不能对过去的“苦力”营生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保持对非赢利先立过程的支撑,把眼前的事做好更为重要。比如有专家指出,房地产在进二十年中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非常明确,“其它行业能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可以。特别是人们关注高科技能不能够成为支柱产业,我也觉得应当努力。但是问题是,当没有做到这一步的时候,就不要幻想说要高科技,不要房地产。”
其实,企业经营中的“破”不是简单丢弃,只是对经营、效率、资源瓶颈之破,即使需要“腾笼换鸟”,该破的一定要破,原有的有益积淀也应当珍惜,原有的贡献价值也应当承认与继承,不能过河拆桥。而先立之立即便能独树一帜,能够开拓新赛道、高维度,那也可能只是多元化中的一元,不可能是世界的全部,应当坚持包容之正道,以便为人们各自展示自己的优势,满足更为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谢谢关注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